在没有宝宝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位好妈妈,甚至是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专家。然而,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,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一位好妈妈。每天我都鼓励自己说:「今天一定会有所不同」,但日复一日,每天还是昨天的重复 。「妈妈,我要跟弟弟一样的橡皮泥」「妈妈,姐姐又推我」妈妈,我不睡觉」我不吃饭。」

我每天都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。一次偶尔的机会,我参加了小区举办的」育儿方面的一次讲座,主讲的是一位年轻的育儿博士,她讲的是「孩子的感受」,内容非常生动有趣。短短两个小时的课程,让我在育儿方面有了全新的理解。

根据讲座的内容,我做了一个归纳。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:

1.全神贯注地倾听。

2.用「哦……」「嗯……」「这样啊……」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。

3.说出他们的感受。

4.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。

接下来,我举几个例子,关于面对孩子苦恼时,这些新方法和我们以前常用是办法的比较。

一.用全神贯注倾听代替心不在焉

心不在焉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大人嘴上说在听,其实心不在焉,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气馁。如果我们用全神贯注地倾听替代心不在焉,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以下这样的情景:

全神贯注

起因

结果

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,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所经历的事件 。有时候,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!

二.用「哦……」「嗯……」「这样啊……」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

当孩子被提问,责怪,建议的时候,很难有清晰的思想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。如图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而以关心的态度,使用「哦……」「嗯……」「这样啊……」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。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,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,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。如图 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图四

三.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

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奇怪,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,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,孩子也只会越来越难过,如图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其实很多父母总是不会这样做,因为他们担心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更难过,其实恰恰相反,当孩子听到我们说的这些话,心里会感到安慰,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。如图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四,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

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的时候,家长往往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。但是我们越是解释,孩子越是不听。如图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有时候,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解,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现实。如图 :

图一

图二

图三

其实,比语言的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。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和孩子产生共情,无论我们说什么,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,都是想对他们进行操控。所以只要我们跟孩子产生共情,才能获得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