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做事拖拉的阶段 ,比如回到家,先打开电视狂看动画片,作业丢一旁 ,晚上又磨磨蹭蹭不愿意睡。为了这些事情,家长和孩子总是三天两头就闹一次。所以,很多妈妈都在问: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孩子做事主动,自律自觉的?

省心的办法当然有,其中重要的一条是:要让孩子明白——如果他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,那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。家长可以和孩子「约法三章」:根据孩子的表现,给予相应的后果——表现好就奖励,做错事就惩罚。

很多家长的一个疑问是——「该不该给孩子奖励」?有的家长觉得让孩子做的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,如果还给他们奖励,会不会惯坏孩子?

奖励是一个人付出时间和努力,完成了一个恰当、必需的任务之后,而获得的一种积极后果,家长当然可以适当地奖励孩子,但不是每次奖励都需要给他们小礼物或零花钱。其实,大部分的奖励都不用花钱,完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现有的东西作为奖励,实质就是以物换物:比如,当孩子完成了某件事情后 ,就可以让他获得相应的特权(比如多看1集动画片、让爸妈陪他做一件想做的事情、晚睡15分钟等)。

下面就分享一种「任务清单+积分奖励」的方法,来讲讲如何和孩子「约法三章」:

首先,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共同确定一个目标,比如:要在未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。

接下来,你需要给孩子一起来分解「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」需要做什么

比如:7点20按时起床;自己穿衣穿鞋;早晨7点45前吃完早餐;8点前出门上学……总的来说:分解出来的任务不要太多,刚开始可以从五六个开始,确保孩子可以完成,任务一定要简单、明确、具体 ,让孩子知道具体该做什么 ,妈妈会在哪些事情上考察和监督我。

列好了清单后,接下来就要给每项任务分配积点了,开始时,每项最简单、花时间最少的任务都按个积点计算。以它作为参照,对比其他任务,根据每项任务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赋予相应的积点 。另外,把孩子最不愿做的事情,赋予最高的积点;对那些经常引起你和孩子争吵的任务也赋予较高的积点。

任务清单(例)

▲7点20按时起床2积点

▲自己穿衣穿鞋1积点

▲整理床铺1积点

▲回家1小时内完成作业2积点

▲收拾玩具1积点

▲收拾书包1积点

▲9点按时上床睡觉2积点

孩子肯定会列出一些需要花钱购买的东西 。你可以把孩子带到超市,让他自己挑选10~15件东西,每件都不超过10元;然后将这些小玩意放进一个装子,定期让孩子获得一次抽奖机会。如果孩子想要花更多的钱买东西,你可以让孩子攒积点,当积点到达一定数量时,才能换取这个贵东西。

所以  ,家长要在开始前就把奖励的机制定下来,在设置积点值时 ,一定要宽松些。可以让孩子每天赚到的积点比花掉的稍多出一些 ,这样就能刺激他开始攒积点。

奖励清单(例)

▲看电视(30分钟)3积点

▲出去玩(1小时)2积点

▲喜欢的玩具20积点

▲晚睡15分钟1积点

▲抽奖袋10积点

▲看电影3积点

接下来,就应该来准备积点的工具了。

比如,可以准备一叠贴纸(让孩子和你一起到超市挑选)、一本不用的书。孩子每获得一张贴纸,就贴到书页上,同一天的贴纸都贴在同一页,这样,你就知道孩子获得了多少贴纸。具体的工具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挑选,总而言之便于记录和保存即可。

可以让孩子自己保存他赚得的积点,每当他完成一项任务,你就立刻给他相应的积点。同样 ,每当他想获得某项特权(奖励)时,他也必须用相应的积点来跟你交换。

虽然积点的奖励贯穿整套方法的始终,但是,在实施过程中,我却不建议家长频繁用积点去「威胁」孩子或和他讨价还价,因为奖励和惩罚归根结底,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手段,是一种后果的提醒。孩子好习惯和好行为的建立,除了约束,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,并不断地给予他们责任感和信心,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些「任务清单」转化成自觉的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