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养育男孩,鱼爸

1

前几天有一位妈妈留言说,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就问她,「妈妈,你为什么没有去工作,每天都在家里,一点也没有轩轩妈妈厉害。」

她说自己当时听到儿子的问题,脑子里一片空白,不知道该怎么回答。

因为儿子出生后,为了把孩子带好 ,她辞掉了工作。

回到家里辛辛苦苦地亲自带,放弃了身材管理 ,放弃了外在形象,成为了普通的全职妈妈。

而孩子口里的轩轩妈妈,却是班上孩子们都喜欢的明星妈妈。

当然孩子不知道妈妈的辛苦,也不知道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题会击中妈妈敏感的心。

我非常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。

因为以前儿子也问过我这个问题。

「爸爸,你为什没上班呀?」

当时我就很认真地告诉他:「爸爸也有很重要地工作要做,只是没有去外边,而是在家里做 。比如我要照顾你,每天要做饭吃,陪你玩,对不对。你看爸爸还有什么工作,想一想 。」

「你还要看书,还要写很多很多文章,是不是。」

「还要给其他小朋友发书。」

……

孩子其实一直悄悄关注着父母。

还记得有一次,朋友来我家玩。

茶余饭后聊天。

朋友说我又长胖了,在家里还是舒服一些吧。

我打趣地说现在老婆孩子都有了,长点肉没事 。

儿子在一旁听到了。

马上跟我说:「爸爸,要减肥,不能太胖了。」

「你瞧瞧,现在的孩子都知道重视。」朋友哈哈大笑 。

「好吧,爸爸要坚持锻鍊,不大吃大喝,要减肥,你督促我啊。」

有了孩子 ,不能弄丢自己,要做更好的自己才行。

2

聪明的父母,给予孩子亲密的爱,也会尊重自己的界限,尊重孩子的空间。

这不是说在自己跟孩子之前建一堵围墙。

而是划出一个界限,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成长。

而自己也有一个空间做自己。

当一个女人刚刚成为妈妈,内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。
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指出,很多妈妈容易出现两种母性障碍。

一个极端是母亲的利己主义过于强烈而无法形成对孩子的「原始母性的专注」。

还有一种极端是母亲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全神贯注,甚至将自己的自体借给孩子。

前面这种缺失,往往会让孩子因为缺乏母爱而导致心理问题。

而后一种的影响却更加隐性,因为看上去很美好,常常不易被人察觉。

这类母亲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为孩子而活的。

但是不知不觉中就会丧失自己的空间,同时也剥夺孩子的空间。

因为她把自己「内心的小孩」跟自己的孩子绑在一起。

所以会给孩子做所有的决定,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。

美国女心理学家派翠丝.埃文斯在《不要用爱控制我》这本书里讲了一个例子。

一个妈妈带女儿去冰淇淋店,妈妈问女儿:「你想吃什么冰淇淋?」

女儿说:「香草冰淇淋。」

妈妈说:「巧克力冰淇淋更好吃 。」

女儿说:「我想吃香草冰淇淋。」

妈妈说:「你不是爱吃巧克力冰淇淋吗?」

女儿说:「我就要吃香草冰淇淋。」

妈妈最后说:「真怪!这孩子,真怪!」

最后妈妈还是给孩子买了香草冰淇淋 。

女孩用坚守了自己的立场。

但是妈妈却一直觉得孩子不懂事。

倘若做一个这样懂事的孩子,他会快乐吗?

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懂事的孩子,父母问都没问一句就给他做了决定。

而这样的孩子最终变得懦弱,到底是谁的过错?

3

很多父母明白,不能控制孩子,所以就告诉自己:

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。

尽量去顺应孩子、满足孩子、给孩子自由和爱 。

可结果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,甚至蛮横无理。

这时候父母又会疑惑,是不是给的自由太多了?

这个时候你可以先反省一下:

「我能够清晰的觉知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吗?」

「我有界限感吗?」

「我能尊重自己的界限吗?」

请别掉进甜蜜的「陷阱」,让孩子侵占你的空间。

受内心「归属感」的驱使,每个孩子都会不断获取父母的关注。

比如以前,我在书房写稿 。

儿子一会就来找你,说要帮忙把积木掰开,其实他自己能做到。

但我还是耐心地给他掰开。

过了一会,他又跑过来说「我想上厕所。」

「去吧 ,你自己能去。」

「可是我打不开灯。」

然后我又给他打开灯。

安静了几分钟,他又说要我陪他玩。

我说再等等吧,等我忙完。

然后他不高兴地站着。

我只好放下工作,陪他先玩玩。

整个过程,是不是很有耐心,一直顾及了孩子的需求?

但是这样好吗?

后来我客观地分析了这些情况。

觉得孩子在寻求「过度关注」。

如果不引导的话,肯定会让他形成「你关注我,我才存在;你忙,就忘了我」的心理感受。

所以我开始明白的告诉孩子:自己能做的事,一定自己做。

所以当他再次拿着那些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找我的时候,我要他自己想办法先解决。

如果想不出办法,那等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完,再一起想办法。

我开始把「我」说了出来 。

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
当我在看书的时候,他会做自己的事,不再来缠着我如何如何。

我在休息的时候,他还会主动替我关上房门,然后玩自己的玩具。

没有紧要的、自己完不成的事,就不会再来找我了。

我没有想着控制他 ,他也没想过依附于我。

慢慢的,他处理事情的能力不断地增长。

他内心的那个「我」也变得强大起来。

这样就不会再通过恼人的行为或者可爱的行为来获取大人的关注。

4

有了孩子,请一定要努力幸福,别成了怨气妈妈。

记得读过一个故事 。

有一位妈妈,在孩子刚刚10岁的时候,深爱她的丈夫患重病去世。

那时她一门心思想追随丈夫而去,整日郁郁寡欢,孩子也放在老人那里。

看到她这个样子。

朋友写了一封信给她,里面有一段话鼓励她走出了阴影。

「你整日以泪洗面,思念深爱你的丈夫。可是你流的泪 ,也都流进了你女儿的心里了。你要知道,你如今的态度和情绪,就是你女儿少年时代的色彩,是她影响她一辈子的人生底蕴 ,你要振作起,重新开始,让自己幸福起来才对。」

最后她重新开始了工作 ,甚至比之前还要做得优秀。

独自一人拉扯大孩子,后来女儿也成为了一个特别阳光幸福的妈妈。

面对人生的悲惨和不幸。

你不要以为藏在心底 ,孩子就不知道。

其实孩子们敏感的心能感受到。

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在职妈妈。

在陪伴孩子的时候,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要有自己的追求。

不能被孩子全部占满,有自己的界限,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。

因为你尊重自己的界限时 ,孩子也会学会尊重。

孩子也会学会独立,做他自己。

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。

但是当孩子问你幸福是什么时,你有答案吗?

你活出幸福的样子,孩子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。

而不是你用焦虑告诉孩子,你要幸福呀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