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9年春夏之交,万三和、李文章、胡法群三个年青人远离开家乡,开赴河南省沁阳常平村抗战前线,阻击日本入侵者。
据记载,1939年5月1日至6月15日,为阻止侵华日军欲打通豫晋通道,国民革命军第40军39师115旅的3000多官兵与我抗日游击队合力抗敌,在豫晋边界沁阳县(今沁阳市)常平、窑头的10余公里一线,与3万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拼杀。此役国民革命军115旅3000余名抗日将士血洒疆场壮烈殉国,阻击侵华日军的作战目的达到了,他们给日军以重大杀伤,减轻了八路军晋冀豫太行山根据地的作战压力,为根据地做好
77年后,作为常平阻击战的倖存者,三个年青人如今已是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,4月2日上午10时,三位老者再次踏上曾浴血拼杀抵御倭寇的战场,含泪凭弔当年并肩战斗的3000余名抗日老兄弟。
1999年,时任沁阳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建国(现豫西北抗战史研究专家),在沁阳市常平阻击战战场遗址上,发现了19通当年抗日将士不规则的墓碑,从此揭开华北地区最大、最惨烈的一次抗日战役面纱。
4月2日上午,「抗敌寇捐躯报国,洒热血浩气长存」、「为祖国和民族尊严而战,虽死犹荣」等横幅,把抗日将士不规则的墓碑前装扮庄严肃穆。常平学校学生向三位老人敬献鲜花。
万三和、李文章、胡法群三位抗战老兵,在每块抗日将士墓碑前,眼里含泪不时向老兄弟们行着军礼,嘴里不住说着「老兄弟们,我们来看你们啦!」三位老人的话语虽然简单,却让每个参加凭弔活动的中年人和年青人们也跟着落泪。
凭弔结束后,胡法群老人写下:「常平战友永垂不朽」,让所有在场的人心情更加沉痛。当李文章老人则写下:「祖国万岁」时,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。
此次抗战老兵凭弔战友活动,是河南省平顶山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」和沁阳市抗战研究会共同发起并组织的。胡法群在留言。
平顶山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」负责人王卫青介绍,胡法群、万三和和李文章三位老人,分别是98岁、96岁和95岁高龄了,他们都从河南省舞阳参加了国民革命军115旅。
王卫青说,去年我们在寻找抗战老兵中,曾找到五位参加过常平阻击战倖存者老兵,后来先后有两位老人谢世了。为了不给在世的老兵留下遗憾,今天我们带着三位老人,重访故地,凭弔当年的抗战老战友,也算了了老人的心愿。今天看到三位老人在战友墓前落泪,对我们这些后人来说也是警示,要勿忘国耻,奋发图强。(文章来源:中国青年网)